过去,焦虑恐惧来源于饥荒和危险; 现在,焦虑恐惧更多来源于社会。 有人害怕被领导骂、害怕丢掉工作、害怕挂科、害怕找不到工作,才熬夜加班、努力学习;但我听说厉害的人,学习是都发自内心的好奇和探索欲。他们的内心平静,不太关心这些大多数人关心的名利,始终专注在探索内心的问题,希望找到满意的解答。前者会熬夜赶项目赶作业、早起学习、会炫耀,而后者不会。
但我一直是前者,我做大多数事情的驱动都来源于恐惧。初中语文老师让我们读四大名著并写读后感,我由于害怕交不了作业,就草草地读书,读后感乱写。数学老师暑假期间借给我两本奥数书,我也是只读了一丁点,也是恐惧读不懂吧。高中学奥数,害怕耽误太多时间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最终也只能选择放弃。我所有的决定,都是为了那个分数而已。我太需要那个分数证明自己了。
简而言之,我的人生就是混日子和恐惧。虽然听起来很不堪,但我觉得也没有太大毛病。一来性格使然,二来无高人指点,全靠自己摸索。能混到现在这模样也算是我本身有点小聪明。
随着年龄增长,内心渴望学习数学的想法似乎从来没有停下来过。我想或许数学才是我天生应该研究的内容,否则为何我从小就有点数学的天赋呢?何况在成年以后的日子数学似乎总是以一种被抑制的状态存在于我的脑里,时不时就蹦出来一下。这些难道不能算是基因给我的暗示吗?
我常常羡慕那些能坚持自己内心想法的人。他们不在乎是否考上名校,不追名逐利。或许是因为我内心懦弱,才渴望一个名校头衔的保护吧。我羡慕他们内心的顺其自然。顺从内心最自然的想法。
又到了期末,我再次挣扎在数学作业和考试的准备当中。我问自己这个学期数学学得怎么样?答:混乱。不知道自己学了啥,就是在忙应付作业了。这一年留学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很多的收获。起初,心有不甘。但再一想,自己也尽力了,只是不够聪明,没有做出最优的选择。我也放过自己了,只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多用脑子总结; 更重要的是,要倾听内心的想法,顺从它,它一定会为我开辟出那条最适合我走的路。
还有很多有经典的书和论文,我都没认真读。我明知读这些书和论文必定大有裨益,我却放着不读。明知刷手机没有什么好处,我却明天投入两个小时去刷。是因为我蠢吗?其实还是因为我内心的恐惧,害怕自己读不懂,读不完这些作品。 为什么不去学标准的篮球技术?也是害怕自己学不会。